登錄 注冊 中國政府網 English русский 日本語 ??? 站群導航
2021年3月23日(星期二)10時,吉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會議的主題是介紹吉林省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有關情況。
吉林省政府新聞辦于2021年3月23日10時召開吉林省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新聞發布會,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孫光芝介紹有關情況,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明一同回答記者提問。中新社、經濟日報、國際在線、鳳凰衛視、香港商報、吉林日報、吉林廣播電視臺、中國吉林網、北方法制報等20家媒體23名記者參會。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李壯主持了本場發布會。
李壯:
各位記者:
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從2021年開始,吉林省將用十年時間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為城鄉居民提供良好的人居生態環境和生態產品,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資源支撐和生態保障。今天,我們邀請到了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孫光芝女士,她將向大家詳細介紹有關情況,參加今天發布會的還有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明先生,他們將一并回答記者提問,請各媒體給予充分關注。
首先請孫光芝局長介紹情況。
孫光芝: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吉林省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新聞發布會。我代表吉林省林業和草原局,向長期以來關注、支持吉林林草事業發展的新聞媒體朋友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從2021年開始,吉林省將用十年時間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力爭到2030年,在全省建成布局均衡、屏障牢固、網絡完備、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穩定高效的林草生態系統。
為便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到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中來,我就相關情況作簡要介紹:
一、吉林省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的意義
吉林省委、省政府始終高度重視造林綠化工作。2001年至2020年,吉林省連續實施兩個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活動,全省綠色資源總量持續增長,森林質量不斷提升,在維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我省林草生態保護修復還存在短板,任務仍然艱巨,造林綠化工作需長期堅持下去。
3月15日,省委、省政府組織召開了“第二個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總結表彰暨第三個十年綠美吉林行動啟動大會”。省委書記景俊海在大會上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兩會精神,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廣泛開展新一輪綠美吉林行動,讓吉林更綠更美、生態更好更優。
為此,吉林省將繼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力服務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以維護區域生態安全為著力點,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為導向,以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為主線,以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為抓手,以防護林體系建設為重點,擴充資源總量、提升生態質量、增加綠色效益,為城鄉居民提供良好的人居生態環境和生態產品,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資源支撐和生態保障。
吉林省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的主要目標是:近期以2021年至2025年為時間節點,以擴總量、強功能為主,為林草生態保護修復的固本強基階段。全省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態脆弱短板基本補齊,生態系統穩定性顯著增強,人居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提升,初步打造綠滿山川、林廊環繞、城鄉盈綠、天藍水清的優美生態景觀。遠期以2026年至2030年為時間節點,以提質量、增效益為主,為林草生態保護修復精準提升階段。森林質量持續提高,生態功能顯著提升,濕地、草原生態功能得到恢復發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持續加強,使吉林山水林田湖草生命體更加鞏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局面全面形成。前5年完成森林生態修復1000萬畝以上,后5年抓好鞏固提升,實現“五年增綠吉林大地,十年繪就綠美吉林”。
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實踐,是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吉林的重要舉措,是生態環境治理攻堅克難的必然選擇,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對于鞏固吉林綠色本底、筑牢生態安全屏障、保護好吉林黑土地、維護全省糧食安全、改善全省城鄉環境、提升吉林形象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的決策和措施
吉林省出臺了4個文件,保障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的順利開展。吉林省林業和草原局起草編制了《關于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吉林省第三個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吉林省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工作方案(2021-2023年)》(以下簡稱《工作方案》)、《2021年吉林省造林綠化暨紀念全民義務植樹40周年活動月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經省政府2021年第7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其中《意見》和《實施方案》兩個文件又提交省委第8次常委會議審議通過。這4個文件,明確了吉林省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是今后一個時期推進我省大規模國土綠化的綱領性文件。
吉林省啟動多項創新政策,筑牢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的發展基石?!兑庖姟穱@綠化用地、吸引社會資本進入、放活采伐政策以及創新運營模式和組織方式等方面,提出30條創新政策:在解決造林用地、吸收社會資本進入方面,提出生態脆弱地區退耕還林、鼓勵吸引社會投資、支持建立專業合作社等具體意見;在林木采伐管理方面,提出放活人工商品林采伐限額管理、推行林木采伐審批公示制度、簡化審批程序、提供便捷服務等政策;在造林規程方面,提出 “林苗一體化”模式,允許適當采挖,提高林地利用效益;在造林綠化組織方式方面,提出探索委托造林和“國有林場+村組(合作社)+農戶(家庭林場)”的合作造林模式,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造林綠化共同體?!兑庖姟穼嵤┖?,將進一步優化造林綠化外部環境,吸引社會力量參與造林綠化,促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向縱深開展。
吉林省制定了《規劃》,成為大規模國土綠化的行動指南??傮w目標是:從2021年到2030年,用十年時間,完成森林生態修復2000萬畝以上,確保森林總量擴充、提質增效;完成草原修復287.2萬畝,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73.5%;完成濕地修復18.78萬畝,自然濕地保護率提高到50%。十年規劃著力構建“三區四屏三廊一網”的總體生態格局?!叭齾^”為東中西三大生態主體功能區;“四屏”為長白山森林生態屏障、科爾沁防風固沙生態屏障、黑土地保護生態屏障、松嫩濕地修復保護生態屏障;“三廊”為重要公路“骨干路網”綠色通道、重要鐵路大動脈綠色通道和“十河”為重點的江河綠色通道;“一網”為多點支撐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網絡。
《規劃》提出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八大工程,作為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的重要舉措。八大工程即長白山森林植被恢復工程、防護林建設工程、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草原保護修復工程、濕地保護修復工程、自然保護地體系規范提升工程、城鄉綠化美化工程和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其中,吉林省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為重中之重。吉林省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以構建我省“山水林田湖草沙”完整的生態系統為目標,把重點放到中西部生態脆弱地區,以公路、鐵路、重要河流為脈絡,將農田防護林建成墻、形成網,起到減風、擋沙、綠化、美化的作用。通過增綠擴量、生態修復、提質增效等措施,構建“總量適宜、分布科學、功能完善、景觀優美”的防護林體系,提高生態防護功能,確保防護林體系建設和耕地保護相得益彰,為維護糧食安全提供有力生態保障。吉林省農田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期為3年,即2021年至2023年。以公路、鐵路兩側及重要河流兩岸為重點區域,主要采取恢復、新建、改造、更新模式,對我省生態脆弱區防護林網進行系統性補充、完善和提高,消滅“光桿路”“光板河”,形成完備的防護林體系。
三、2021年吉林省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的重要活動
造林綠化活動月,是吉林省推動大規模國土綠化進程的重要活動載體。從2020年開始,吉林省將每年4月份確定為全省造林綠化活動月。今年是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40周年。今年活動月繼續以“全民共建 綠美吉林”為主題,營造“全黨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搞綠化”的氛圍,掀起造林綠化新高潮。主要目標是:通過開展“活動月”,帶動全省完成生態修復200萬畝以上,全民義務植樹3000萬株。
今年的造林綠化活動月重點開展以下五項活動:
一是各級領導植樹活動。在長春市開展省領導集體義務植樹活動。副省級以上領導還可自行參加包保地區或黨建聯系點的義務植樹活動。各地也要堅持領導帶頭,積極履行植樹義務,帶動廣大干部職工參加國土綠化行動。
二是“40周年紀念林”植樹活動。在全省上下大力開展“40周年紀念林”植樹活動,積極宣傳引導廣大干部職工參加“黨員林、青年林、巾幗林、親子林、愛情林、抗疫英雄林、百名企業家林”等各類植樹活動,引導社會公眾履行植樹義務。
三是防護林體系建設攻堅活動。把農田防護林網修復完善和公路、鐵路、河流防護林建設作為春季義務植樹主戰場,完善農田防護林體系,為確保糧食安全筑牢“綠色屏障”。
四是“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活動。要以“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為突破口,充分運用全民義務植樹八種盡責形式,推進全民義務植樹方式方法創新,不斷提高義務植樹盡責率,開創國土綠化新局面。
五是造林綠化系列宣傳活動。重點圍繞全民義務植樹40周年、第二個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活動總結表彰、3月12日植樹節和春季造林綠化開展系列宣傳活動,引導群眾廣泛參與國土綠化。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建設生態文明,吉林省將再用十年時間運筆,濃墨重彩地渲染出一幅盛世山水的丹青圖。
謝謝大家!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記者朋友的提問。
李壯:
下面是記者提問時間,提問之前按照慣例,請先介紹一下自己所代表的媒體機構。
吉林廣播電視臺記者:去年7月份,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時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保護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吉林省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制定了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三年工作方案,請介紹一下建設農田防護林體系對確保糧食穩產高產的作用和效果?
劉明:據科學測定,農田林網可形成小氣候,削弱風速23.5%-33.4%,增加濕度5%-18%,減少農作物倒伏率38.3%,延長無霜期10-15天,使農作物增產幅度達到10%以上??梢哉f,農田防護林對農業減災增產作用十分明顯,我省糧食總產連續八年保持在700億斤以上水平,農田防護林建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長期的實踐證明,沒有中西部的林業,就沒有中西部的農業發展。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時關于“保護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的重要指示,我們將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作為當前生態建設的重中之重,制定了3年工作方案,計劃恢復新建、修復改造、更新農田防護林帶77.58萬畝。同時,加強公路、鐵路、河流防護林建設,力爭消滅“光桿路”“光板河”,形成閉合式的農田防護林體系,構筑黑土地保護生態屏障,確保糧食穩產高產。
香港商報記者:剛才聽了孫光芝局長的介紹,今年我省將繼續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請問,在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上,我們如何解決“地從哪出、錢從哪來、樹誰來栽”等問題?
孫光芝:很高興回答你提出的這個問題。這也正是社會關注和我們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我省已經連續開展了兩個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行動,目前能用來造林綠化的土地已經十分有限,各方的資金投入也顯欠缺,全省造林綠化的主體也有待進一步擴充。為破解這些難題,我省制定出臺了《關于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的意見》,針對解決“地從哪出、錢從哪來、樹誰來栽”等關鍵性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政策措施。
在解決造林綠化用地的問題上,一是科學劃定生態空間,依據全省國土空間規劃,按照區位重要性,預留國土綠化用地。二是持續推進以“掛畫地”“小片荒”和生態脆弱地區被侵占開墾林地為重點的林地清收還林工作,對應收未收的林地全面徹底收回;對已經收回沒有還林及還林后復耕的林地,及時組織還林。三是在遵循國土三調成果的基礎上,穩步推進生態脆弱地區退耕還林,有效增加國土綠化用地的供給。四是積極對礦山、裸露山地、“四旁”零散土地進行綠化,擴大造林綠化空間,深度挖掘盤活造林綠化用地資源。
在解決資金投入的問題上,一是謀劃造林綠化大項目,爭取國家資金支持,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力度。同時,探索實行先造后補、以獎代補等資金投入方式,提高政府性資金使用效率。二是廣泛吸引社會投資,支持社會資本利用國有、集體和個人經營林地的使用權,采取集中流轉或合作等方式投資造林綠化。三是對國有、集體和個人經營林地的使用權,可采取拍賣、租賃、承包、合作等方式,向造林大戶集中流轉,鼓勵吸引個人投資造林綠化。
在解決樹由誰來栽的問題上,按照全黨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搞綠化的方針,進一步創新國土綠化運營管理模式。一是探索政府和社會合作造林新模式。鼓勵各地圍繞三北工程、防沙治沙、流域治理、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等建設需要,按照項目合理布局、政府投資有效配置等原則,實施林業生態建設政府和社會合作(PPP)項目。二是探索推行托管造林綠化方式。實行“國有林場+村組(合作社)+農戶(家庭林場)”的合作造林模式,明確各方權責,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造林綠化共同體。對個人和集體經營的林地,可以采取委托方式,由國有林場利用技術和管理優勢進行造林。
總之,我們將千方百計,解決我省造林綠化的實際問題,努力實現綠滿山川、林廊環繞、城鄉盈綠、天藍水清的優美生態愿景。
吉林廣播電視臺記者:為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吉林省出臺了第三個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規劃,請問吉林省將從哪些方面挖掘潛力,確保實現“五年增綠吉林大地,十年繪就綠美吉林”的宏偉目標?
劉明:經過長期的努力,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通過連續開展“兩個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活動,吉林省的造林綠化總量已經達到了一個階段性水平,但是仍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全省城鄉綠化還有很多短板和薄弱環節,增加綠量還有一定的空間。對此,我們準備從四個方面挖潛,推進綠美吉林建設進程。
一是著力推進城市綠化。以建設森林城市為載體,堅持規劃留綠、見縫插綠、拆違復綠,加強城市公園、廣場、小區和城鄉結合部位廢棄地的綠化,增加城市綠量,實現綠色惠民。
二是著力推進鄉村綠化。村屯綠化仍是我省國土綠化的短板。今后要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大力開展鄉村綠化行動,重點抓好路邊、村邊、水邊、宅邊造林綠化,進一步提高村屯綠化覆蓋率。
三是著力推進西部風沙區綠化。針對西部地區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實際,把西部作為造林綠化主戰場,堅持封造育、喬灌草、片帶網相結合,持續加強三北和沙化土地治理等工程建設,不斷增加西部造林綠化總量,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四是著力推進重點功能區綠化。針對當前全省自然保護地、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存在分布碎片化等問題,立足生態的系統治理,科學加強重點部位、重要流域、重要節點的保護修復,全力打通生態“孤島”,提升重要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穩定性、連通性。
中國吉林網記者:今年,吉林省已連續三年開展造林綠化活動月,請問相比前兩年,今年造林綠化活動月的特點是什么?
劉明:相比前兩年,今年的活動月在堅持“全民共建 綠美吉林”主題不變的前提下,注重內容創新,做到了特點鮮明、內容與形勢緊密結合。具體可概括為“四個結合”:
一是結合紀念全民義務植樹運動40周年,本著注重實際實效原則,策劃了“40周年紀念林”植樹活動,為調動各部門和單位積極參與國土綠化搭建了一個載體。
二是結合啟動吉林省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策劃了防護林體系建設攻堅活動,把農田防護林網修復完善和公路、鐵路和河流防護林建設確定為今年春季義務植樹的主戰場,既突出了重點生態區位,也抓住了當前造林綠化的重點。
三是結合總結表彰第二個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活動、啟動實施第三個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規劃,開展造林綠化系列宣傳活動。
四是結合推進“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建設,把企業作為一個重要層面,規劃了百名企業家植樹活動。這“四個結合”,使今年的活動月順應了形勢發展需要,便于全民參與,更加實際實效。
吉林日報記者:今年是全民義務植樹40周年,我想很多人都想為國土綠化貢獻力量,那么,現實中公民履行義務植樹義務的盡責方式有哪些,怎樣參與義務植樹活動?
劉明:按照《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公民履行義務植樹的盡責形式共有8大類,分別為: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設施修建、捐資捐物、志愿服務和其他形式。也就是說,公民除了直接參與造林綠化外,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通過其它7種方式履行植樹義務。
現實中我省公民除自行參加當地相關部門單位組織的義務植樹活動外,還可登錄“吉林全民義務植樹網”(網址http://jilin.yiwuzhishu.cn),按照“實體參與”和“網絡參與”兩種途徑參與義務植樹活動。春季造林前,我們將在網站上公布一批“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以及地方主題植樹活動,作為“實體參與”的載體。此外,繼續開展蓮花山“植綠傘護水缸”和通榆縣“栽一棵治沙樹”兩個網絡捐款項目,作為“網絡參與”的載體。
“實體參與”就是公眾朋友可在吉林全民義務植樹網上就近就地選擇想去的義務植樹基地,選擇參加自己喜歡的盡責形式,通過電話報名或網上報名預約參加各“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的相關植樹活動,也可以報名參加各地公布的主題植樹活動。
“網絡參與”就是捐款盡責。公眾朋友可掃描“吉林全民義務植樹網”站內的“微信”“支付寶”二維碼,進入全民義務植樹網在線捐款頁面,按照頁面提示完成捐款,實現足不出戶履行植樹義務。
李壯: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參與。